運動量是由運動數量、強度、密度、時間組成的。在健身路徑上掌握合適的運動量非常重要,運動量小了達不到健身目的,運動量過大身體會吃不消。掌握合適的運動量可以觀察以下幾個方面:
(一)脈搏
心率可以反映運動強度,脈搏則可以反映心率,一般情況下脈搏與心率是同步的。大運動量時,脈搏次數為每分鐘160-190次;中等運動量脈搏次數為每分鐘110-160次;而小運動量脈搏每分鐘110次以下。一般60歲以下的人,運動時的最適宜心率為170減年齡數。經過一個時期的健身路徑鍛煉,清晨起床后的基礎脈搏沒有什么變化,或有所改變,表明身體機能反應良好,運動量適當。如果清晨基礎脈搏3天增高,就應考慮運動量可能過大,要及時降低運動量;A脈搏是在清晨起床后,平臥于床上,以10秒為單位,連續測出3個單位穩定的脈搏數。
(二)自我感覺
如果健身者在健身路徑運動后能較快消除疲勞,尤其運動后第二天早上不感覺疲勞,身體舒適,飲食睡眠都正常,這就表明運動量是適當的。反之運動后如感到非常疲勞,恢復很慢,吃不下飯,睡不著覺,甚至頭痛惡心,心悸胸疼,出現血尿,這就是運動量過大了,要及時調整,避免傷害身體。
(三)體重
參加健身路徑運動后一段時間,由于消耗身體脂肪,體重會下降。但如果體重持續下降,低于正常體重值,就是運動量過大了。測量體重最好在清晨起床后。剛參加運動的人應每周測一次體重。標準體重值(千克)是身體(厘米)減去105,正好相差10%都屬正常。 |